2023年,省地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全省主战略主定位和“富矿精开”开展地质服务,取得较好工作成效。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富矿精开”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公益性地质技术服务和地质科研等工作,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和党的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一)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在省委第九巡回指导组指导下,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了学习研讨、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省委主题教育办《简报》3次刊登宣传局的做法亮点,8次在省级媒体宣传。
(二)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和“富矿精开”要求,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增资源量氧化锂20万吨、煤炭12.35亿吨、磷矿5.2亿吨、铝土矿6000万吨、稀土氧化物20.42万吨、铅锌40万吨、金57.48吨、萤石矿96.63万吨、饰面石材6.34亿立方米、玻璃用石英砂岩矿2.02亿吨、锶型矿泉水23.21万吨/年。强化项目库建设,向省自然资源厅推荐并通过论证项目60个。多次向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部门汇报我局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情况,争取向贵州倾斜项目。实施以图幅为单元的矿产调查和专项矿产调查评价项目11个,提交可供普查找矿靶区14处。
(三)深入推进地质科研工作
实施省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协同创新项目,完成“贵州锂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等2个项目,提交可供勘查的找矿靶区锂矿2处、稀土矿2处、萤石矿2处、锌锗矿1处。“贵州磷、锰、铝优势资源成矿规律与快速高效智慧化勘查技术研究及示范”取得进展,提交可供勘查的找矿靶区富磷矿3处、锰矿1处。完成“贵州锂资源高效分离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第一阶段任务,制备出符合YS/T 582标准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建成批次处理30千克级选冶小试装置。推进“矿产资源数字化勘查开发技术推广”项目,完成矿产资源数字化勘查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获得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3项、青年科技奖1项、行业协会奖8项。
(四)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
完成全省59个县(市、区、特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服务,累计开展隐患排查11198次,应急调查1169次,提交应急调查报告629份,协助成功预警避让14起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197户439人,获得10余个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书面感谢。完成2304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建设工作任务,完成全省高危险性风险斜坡点野外核查758处。完成贵州省省级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报告,完成修文县洒坪镇阳桥村滑坡治理等一批工程治理项目。
(五)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服务
完成遵义坪桥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项目(一期),初步建成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地学治理示范。实施的播州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选为全国观摩点。申报获批部省合作试点项目贵州岩溶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协助省自然资源厅编制南北盘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参加竞争性评审。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完成《贵州省水文地质志》修编工作。
(六)深入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技术服务
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负责3个市(州)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指导,负责6个市(州)土壤普查内业检测化验全程质量控制,测绘院等8家单位进入省三普采样单位名录,正常推进相关县(区)采样工作。完成仁怀等市(县)土地综合整治,推进盘州等市(县)耕地生产障碍修复与风险管控。完成地学旅游相关课题。完成《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专项研究报告(2023-2037年)》《贵州省三叠纪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制并入库。
(七)深入推进公益地质技术服务
认真制定为地方政府提供地质技术服务工作方案,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对接,持续推动服务工作落实落地,为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服务项目716个,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领域,展现了公益地质队伍社会责任。
(八)深入推进基础管理和风险防控
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债权债务风险防控月报制度,动态监控债权债务和资金情况。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设备物资共享共用等资产盘活机制,实现部分资产盘活。全面推进审计整改,及时完成立行立改事项,其余事项整改工作正常推进。配合推进地勘事业单位改革重组相关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完成地矿集团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和“十四五”中期评估及目标任务调整。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保持良好。认真推进普法、外事、国安、保密、信访维稳、平安贵州建设等工作,全局保持稳定。
(九)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制定地矿专业类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策”培养指导意见,增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针对性。1名同志获得“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新增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6人。培育“隐伏矿地球物理探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5个局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推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人选2名,完成省引进留用银龄人才25人。制定重点人才倍增目标任务,新增正高级12人、副高级59人,省创新型“千层次”人才5人。完成5名二级巡视员、33名工作人员职级晋升,完成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完成选调生到村锻炼安排。
(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开展“第一议题”集中学习24次。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147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系统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及省委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开展网络空间清朗工程,强化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工作。开展“地矿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持续巩固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落实钟山区帮扶工作,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实施10个帮扶项目。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持续纠治“四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统战工作,抓好离退休老同志管理服务,落实新时代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要求,2个集体获省“工人先锋号”、2名个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我省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后,2021年人事冻结,已持续三年时间,干部提拔停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严重不足,干部职工看不到希望,带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存在不稳定因素,工作正常推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事业蓬勃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二是专业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因人事冻结,三年未新进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出现结构性断层,随着冻结时间拉长,断层越来越大。预计5至10年后,主要从事野外工作的地质专业人员中坚力量将严重短缺,支撑我省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力量将严重不足。
三是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省财政对地勘单位支出预算存在较大经费缺口,地勘单位为维持生存形成事企不分、混合运行局面,与现行政策存在较大矛盾,集中体现在审计反馈的问题上,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推进改革来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
四是地勘单位生存发展愈发困难。受市场环境影响和政府债务压力传导,地勘单位获取新项目数量急剧下降,已实施项目收款难度大,地勘单位维持基本生存难度越来越大。
三、2024年重点工作打算
(一)主要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四新”“四化”和“富矿精开”,积极抓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等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地质力量。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 围绕推进“四新”“四化”抓好地质技术服务
抓好“富矿精开”精查找矿技术服务。根据全省“富矿精开”工作部署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围绕贵州4个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积极申报各类项目。跟踪24个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一上”项目,推进4个大普查项目第三阶段工作。推进2023年度启动的公益性基础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12个项目。对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向省有关部门提出实施国家项目建议。以需求为导向,抓好项目库建设,多渠道收集矿业权市场信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企业力量,增加优质矿业权储备,助推“富矿精开”。
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服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全力做好县(市、区、特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服务。争取开展县域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评价等专业调查。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类项目立项申报,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工作。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服务。围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在建在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争取实施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等项目。抓好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乌江流域三岔河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开展地热资源调查勘查、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等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抓好农业和旅游业技术服务。做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争取和实施耕地土壤障碍修复利用、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与修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变更调查、国土测量等项目。做好贵州省三叠纪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配合省直有关部门推进洞穴资源开发利用、温泉康养等相关工作。
抓好地质科研服务新质生产力。实施好省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项目,推进贵州优势矿产资源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实施。抓好省战略矿产智慧勘查重点实验室建设、同步培育智慧勘查全国重点实验室。立足重点工作,引导专家开展集智创新,鼓励支持申报认领项目,充分发挥专家在项目争取、技术攻关、理论深化、成果转化、项目生成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产生新质生产力。
2. 围绕促进地质事业蓬勃发展强化基础管理能力
提升人才队伍实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抓好职称评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考评,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科技人员技术能力。推进地勘事业单位改革重组,激发地勘单位创新创造活力。强化经营管理,规范合同管理、合作项目管理,加强生产部门协同联动,提升项目获取能力,提升项目质量效益。强化重点项目管理,提升控股矿山生产效益,抓好参股矿山企业监管,加强新能源产业培育,稳妥推进房开项目建设。强化风险防控,化解存量负债、遏制债务增量,加大债权清理与催收,抓好审计整改后续工作,坚决防止财务风险;把牢关键环节出口关,实施项目质量全过程管控,做到项目质量全程可追溯;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进一步抓好依法治局、外事、保密、国安、信访维稳、平安贵州建设等工作,促进全局安全稳定。
3. 围绕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本领强化党建引领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做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强化思想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正面引领作用,持续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正风肃纪,用好“四种形态”,加强警示教育,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强化党建引领,抓好统战工作,抓好钟山区帮扶工作,引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更大地质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