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地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三大战略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地质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在全国首次提出为省内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无偿提供公益性地质技术服务,助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开展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为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在全国首次开展省域三维大数据“玻璃国土”建设工程,有效促进地质工作与大数据融合。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按照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组织机构,紧急下拨防控经费,制定符合地质工作特点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指南,实施日调度,排查“五类人员”。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时组织局机关全员核酸检测。截至目前,我局干部职工无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为发挥好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省地矿局关于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的意见》,面向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提供9类46项无偿地质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共提供涉及生态文明建设、能源资源保障、防灾减灾、自然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服务394次,参与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104项。全年预计可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经济目标。
(二)地质服务效果明显
服务能源资源保障有新业绩。实施全省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7个项目,完成大湾磷矿精查等3个项目野外验收,估算锰矿资源量超1.49亿吨、磷矿资源量4.2亿吨、萤石资源量超40万吨、重晶石资源量1050万吨。赫章猪拱塘铅锌矿新增铅锌金属资源量51.63万吨(大型)。完成遵义锰矿整装勘查区、铜仁锰矿和赫章铅锌矿矿集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野外工作。开展了毕节—六盘水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毕节优势非金属矿产调查,承担了贵州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有新业绩。实施了长江流域乌江源头三岔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开展了华南地区矿山开发状况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状况外业查证。实施了贵阳、遵义等8个市(州)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测。编制了钟山、赫章等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调查及实施方案。完成黔中经济区1:5万养龙司、开阳幅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完成贵阳市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及综合研究。
服务防灾减灾有新业绩。承担61个县(市、区、特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工作,累计开展应急调查1498次,成功预警避让了晴隆安谷大寨等20余起地质灾害。实施了32个县(市、区、特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价。完成FAST台址公路沿线边坡地灾治理。完成全省94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地面调查等工作。
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有新业绩。继续开展了23个县(市、区、特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补充调查,开展了兴义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务川县基本农田划定、余庆县土地整治、威宁县和德江县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等项目。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遵义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开展了36个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新业绩。有序推进遵义市肿瘤医院等浅层地温能项目;承接实施了六枝特区滨湖壹号酒店等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及热水热源系统工程。有序推进广州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地下连续墙工程、绿地集团佛山熙江广场桩基础及基坑支护、川藏铁路工程勘察劳务施工等重大工程项目。
服务脱贫攻坚有新业绩。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自筹资金310万元,重点扶持钟山区农村产业发展,实施了魔芋种植、冰菜基地扩建、“小菜园”建设等项目,为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完成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地下水供水井施工项目,涌水量3820.57立方米/天。落实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吸纳农村劳动力1309人,支付薪酬869.5万元。2名驻村干部分获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
(三)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筹科研经费700万元,开展地质科技创新,自然资源部基岩区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成果,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筹建并通过验收,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第三方评估。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行业学会科技成果奖励12项。主管的《BET365》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T2级目录。
人才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50人,新招录103人。1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3人入选“千”层次人才,1人获得贵州省第十五届青年科技奖。新晋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135人。科学调整局专家委员会专业组至13个,为省直单位推荐各类专家上百人次。
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依法治局,完善经营、财务、企业、矿业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经营合同管理,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局属单位法人代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增强基础管理能力。开展平安地矿建设,对11条局级风险(含3条省级风险),制定专项处置预案4项,按月调度省级风险,按季度调度局级风险,全局重大风险处于稳控状态,职工队伍稳定。
(四)党建工作迈上台阶
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闭环管理制度,开展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宣讲。针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认真开展整改工作。局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专题研讨4次,局党委获“省直机关2018-2020年学习型领导班子”称号。完成18家局属单位党委换届选举,74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完成年度干部考核、选拔、晋升工作,建立实施干部退出机制。形成意识形态问题通报、研判、处置、考核、问责五项机制,强化正面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局获“2018—2020年度全省文明单位”称号,105队、112队、104队、117队为“全国文明单位”,103队、106队、102队、113队为“全省文明单位”。坚持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抓好离退休工作,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坚持防微杜渐、抓小抓早,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运用,全年处置12条问题线索,打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产出与生产技术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明显。
二是支持转型发展所需的资质门类、资质等级仍然有所欠缺,专家转型意识不强,部分地质领域缺乏领军人才,转型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承接的部分项目垫支压力大,项目回款难度大,局属单位流动资金不足,承接实施新项目底气不足,地勘装备更新不足,影响局属单位良性循环发展。
四是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程度不够,统筹指导企业板块党建工作不够。
三、2021年重点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省三大战略行动,坚持系统观念,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上提供地质技术服务,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主要经济预期指标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经济总量比2020年稳中有进,经济增长与省同步。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 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发展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地质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推动地质工作向更加完备的地球系统科学迈进尤为重要,乡村振兴、大生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是地质工作服务的主攻方向。
2. 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发展机遇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在钟山区16个帮扶村落实好相关政策,支持发展农村产业,做实做强农村集体经济,衔接好乡村振兴行动。结合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大比例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开展开阳县等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试点,拓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积极服务大生态。围绕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调查评价、土壤污染调查评价与质量管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工作。实施好赤水市大同河流域(白鹭岛至四洞沟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纳雍县鬃岭煤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威宁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项目。
积极服务新型工业化。抓好全省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项目,完成正安旦坪铝土矿、贞丰者相二金矿大精查项目野外工作,谋划实施好2021年大精查项目。开展瓦斯地质补充勘查和地质预测预报预警,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和煤矿安全生产。开展优势矿产资源、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三稀”等矿产资源勘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战略资源保障。抓好窖泥窖石资源勘查评价,为酱香型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开发。承接岩土工程勘察、地基与基础工程等业务,实施好一批边坡支护项目。开展主要城镇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和部分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在公用建筑、工业厂房等项目中大力推广使用浅层地温能,承接商业性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与钻井施工项目。
积极服务旅游产业化。抓好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应用,积极建言献策,为我省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抢抓山地旅游建设机遇,积极开展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地学旅游线路规划等地质技术服务。积极服务各级政府,为地质公园申报、地学文化村规划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好全省地质公园地块优化调整。
积极服务防灾减灾。做好对口县(市、区、特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工作。完成已承接的32个县(市、区、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争取2021年度项目。完成全省第一阶段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项目,争取其他项目。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实施好大方县小屯乡法启村一组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争取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项目。
3. 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升发展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筹科研经费,加大找矿靶区研究。推进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已获批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申报一批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抓好科研项目申报,抓好科研成果奖励申报。推广实施数字勘查,推进地质三维空间结构调查评价,促进地质工作与大数据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升人才保障能力。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招录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急需人才,用好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实践锻炼,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领军人才。组织申报创新型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化局专家委员会管理制度,畅通专家退出机制,强化专家考核结果运用,充分激发人才效能。
提升基础管理能力。进一步规范经营过程管理。增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管控能力,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管控,严把成果出口关,持续提升地质工作质量。稳妥推进经营性资产剥离,规范企业管理。继续推行第三方审计,促进局属单位管理规范化。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债权债务清理催收,规范项目垫支,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强化项目风险评估,防范经营合同风险。严格落实三级质量管理体系,防范质量风险。提升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前预判消除安全生产风险,促进安全生产。强化源头治理和纠纷化解,及时消除内部矛盾。加强警示教育,惩防并举,切实防范廉洁风险。开展平安地矿建设,确保队伍稳定。
4.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对地矿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切实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模范机关创建成果,持续抓好巡视整改和内部巡察工作。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抓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各项工作,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力量,共同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